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会首页
三会概况
文件通知
资讯动态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
专项公示
经验交流
爱心企业
牵线搭桥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革命老区
/ 乡村振兴
在弘扬老区精神加快南京老区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12
张宁生(2015年8月20日) 今天,市“两会”在高淳老区召开座谈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的这场伟大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世界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耻辱,重新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广大革命老区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回顾老区历史,畅谈老区功绩,讴歌老区精神,憧憬老区未来,并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南京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 刚才5个区的同志都做了很好的发言,大家从不同角度集中座谈了南京革命老区的抗战光荣历史、做出的贡献,以及老区建设取得的成就,表达了传承老区精神加快老区开发建设的决心,听后我深受教育和感动。这里我也来讲几点体会。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习总书记关于老区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这是我们开展老区建设工作的政治遵循和行动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深入老区考察调研,对老区建设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情真意切,内涵丰富,指导性、针对性非常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关于“永远不能忘记老区”的观点。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现在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二是关于“大力弘扬老区精神”的观点。我们党在长期奋斗的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要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把老区精神转化为科学发展观的强大精神动力。老区人民也要坚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三是关于“党的历史责任和庄严承诺”的观点。要着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这是我们党的历史责任。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政府对革命老区一定要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把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四是关于“加大扶持力度”的观点。要在统筹推进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中,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向贫困地区安排,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要加大投入力度,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五是关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观点。各级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研究面临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一家一户摸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对路子,找准突破口。六是关于“求真务实”的观点。要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要真抓实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充分体现了对老区建设事业的高度视,真挚表达了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明确显示了党和国家加强老区建设的坚定决心。这对于进一步统一大家对老区地位作用的认识,形成关注老区、关心老区的良好舆论导向;对于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向老区倾斜,凝聚支持老区建设的强大力量;对于加快老区建设步伐,让老区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也使我们“两会”的同志倍感振奋和鼓舞,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以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为强大精神动力,以更加高昂的政治热情服务于老区人民,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作为投身于老区建设事业。 二、重温我市老区抗战辉煌历史,缅怀老区抗战丰功伟绩 南京郊县在抗日战争时期隶属苏南抗日根据地。据查阅有关资料,高淳为一类老区,溧水、六合、江宁为二类老区,江浦为三类老区。1980年据江苏省民政厅界定,确认南京届时五县中有68个公社(乡镇)为革命老区,老区总面积3559平方公里,老区人口165.5751万人。此后,虽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但南京老区是永恒的历史。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南京老区广大民众在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领导下坚持抗日,反顽斗争,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取得光辉史绩,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之中。 高淳是新四军第一支队东进抗日,进入苏南地域的第一站, 1938年5月,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率第二团由皖南东进抗日,6月3日夜进入高淳县境内,司令部设在吴氏祠堂内, 8日在溧水晶桥与先遣支队会师,开始了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4年7月,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西舍村成立,县委、县政府机关设立在西舍村大祠堂内,下设公安局、财经局、文教科、货管局、财务科等。为就近解决新四军战士武器维修、弹药供给,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西舍村成立兵工厂,由村里民兵和新四军战士共同生产,主要对武器进行维护、零件更换,手榴弹、子弹的组装,为新四军指战员在溧高县地区进行抗日做出很大的贡献。新四军进驻后,还开办了拉机厂,配备八台拉机,当时工人有二十多人,专织毛巾,供新四军战士使用。当年陈毅任新四军溧高县游击区政委,在繁忙的军务中,他还抽空深入农家访贫问苦,了解民情,开展社会调查。当陈毅得知六月正是苏南夏收夏种的黄金季节,如不及时抢种,将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他随即主持召开干部会议,布置部队帮助农民抢收抢种,并身体力行。广大指导员三五成群,帮助群众收割麦子、油菜,耕耙田地,车水插秧。干部战士和群众一起劳动,军民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新四军在西舍村白天训练、休息,晚上行动。新四军侦察班,每天借用村民干农活的衣物、工具装扮成农民前往东坝一带侦查地形,经过多次侦查,新四军对敌武装部队发动攻击,一夜之间拿下24个据点。战斗结束后召开庆功会,在村中大祠堂内的天井中摆放了缴获来的各式武器,钢炮、重机枪、长短步枪、子弹、手榴弹等武器将天井摆得满满的,村民争相奔走前来观看。 江宁横山,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开辟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新四军组建先遣支队,深入苏南进行战略侦察,4月28日先遣支队在粟裕司令员率领下,从皖南歙县岩寺出发,5月19日攀越横山,到达江宁,设司令部于铜山业家庄,设先遣支队指挥所于上庄。新四军第一支队在陈毅率领下,6月12日,一支队新一团东进横山,在小丹阳设司令部,积极开辟横山抗日根据地。后一支队东进茅山,二支队三团接替一团,开创了横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新局面。1940年6月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主力部队调离横山,敌伪顽反动势力纠结在一起,利用大刀会发动反革命暴乱,围攻我地方武装,杀害抗日人士,制造了“横山事件”,新四军暂时丧失了横山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6月中旬,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旅长钟国楚率四十六团挥戈横山,经过几个月浴血奋战,消灭了这一带的日伪军势力,恢复了横山抗日游击根据地。1943年冬天,经中共苏皖区党委的批准,江、当、溧3县行政委员会改组为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政府驻地就设在横溪镇的呈村。 抗日战争时期,竹镇是新四军在津浦路东主要根据地之一。1939年8月,新四军五支队在罗炳辉司令员的率领下挺进竹镇,开辟了以竹镇为中心的抗日革命根据地,自此六合地区的抗日烽火在这里开始燃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罗炳辉、方毅、吴学谦等都曾在此战斗工作过。抗日战争史上,有142名竹镇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1942年8月,根据革命斗争发展形势的需要,经淮南行署批准,成立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在抗战处于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抗日民主政府领导各界人民在竹镇一带及周边地区开展参军、扩军、献枪、组织民兵、筹粮、减租减息、组织工抗、农抗、妇抗、青抗、儿童团等抗日支前运动,有力地配合了新四军的军事行动。新四军五支队在司令员罗炳辉率领下,先后组织了盘山战斗、金磁战斗、牯牛山战斗等一系列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特别是被誉为“东进雄州第一功”的老古墩伏击战,是新四军挺进六合后,与日军发生的首次激战,共毙敌伤日伪军60余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步枪20余支,大显了新四军的威风,大长了六合人民的志气,大破了所谓“皇军不可战胜及”的神话。据统计,在抗战期间,新四军及地方武装以竹镇为中心,共与日伪军作战达110余次,毙、伤、俘日军600余人,伪军4000多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溧水在抗战的各个时期,都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战初期,溧水是新四军最早到达的地区之一。抗战中期,溧水是苏南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成为领导苏南人民抗日的指挥中心。溧水大地是陈毅、粟裕、谭震林、邓子恢、张鼎臣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江渭清、谭启龙、王必成、李坚真、钟期光、章蕴、邓仲铭、傅秋涛、罗忠毅、廖海涛、陶勇、欧阳惠林等苏皖区党委、新四军十六旅领导同志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是新四军战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战场;是共产党新四军的优秀干部刘一鸿、周志远、汤万益、唐昆元、文有武、邹毅、杨希、任重等许多革命先烈长眠的地方。在溧水人民革命斗争的壮丽画卷上,英雄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苏南反顽战役,发生在1943年4月12日至15日,是震惊苏南敌后,关系能否坚持苏南抗日阵地的一次重大战役。当时,国民党顽固派调集了12个团15000多人的兵力,与日军达成默契,东西夹击,大举进攻驻在溧水境内的苏南党政军首脑机关和新四军十六旅及抗大九分校,妄图扼杀抗日根据地,使“皖南事变”在溧水重演。新四军为了顾全大局,多次据理正告,并一再忍让,希望国民党顽固派停止进攻,共赴国难,抗击日寇。但顽固派一意孤行,置之不理。我军5000余名指战员被迫奋起自卫反击,同来犯顽军在芝山、铜山、观山、回峰山等6个阵地上浴血奋战三天三夜,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在这次战役中,我军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358人,其中壮烈牺牲的有179人。 江浦石桥乡、兰花乡、星甸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1939年初,刚组建的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二大队第四连挺进江浦地区,沿桥林—江浦—浦口公路一带开展抗日宣传。3月,四连战士连夜从桥林七坝过江,打掉江南的一个日伪据点。时隔一个星期,南京的日伪军1000多人来江浦“扫荡”准备登船返回时,四连全体指战员尾随日伪军来到桥林南面的一座山上,架起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打沉了一只汽油船。在这期间,新四军第三支队一个中队从江南来到江北,在江浦西部及沿江地区开展游击活动。第四支队抗日先遣队一个连也进入江浦西部星甸和陡岗地区,开展游击活动。1942年夏,石村乡中共党员乔正才组织石村庙地方游击武装,配合江和全大队,开展保卫抗日交通线中枢——石村庙的战斗。1943年,在石桥乡石村建立了边区政府。1944年,新四军江全大队、和含独立大队在石村庙乔家岗围歼日伪军,毙敌13、俘敌19,但和含独立大队中队长关日辉和江全大队八九个战士、竹棵刀会乔文钊牺牲。 郊县广大民众在积极参与抗战、反顽及保卫政权的革命武装斗争中,提供了大量支前物资,参加支前人数达13.8万余人,被杀害计1.7万人;发生了多次重大历史事件,记载了悲壮抗争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诸如云台山战斗、小丹阳战斗、金牛山反袭击战、桂子山战斗、老古墩伏击战、溧水争夺战、溧水人民反“清剿”斗争、溧高战役、东坝战役等,无数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为后人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南京老区抗战历史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这里不可能尽述。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南京革命老区是抗日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武装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重要区域,是插向日伪政权心脏的一把尖刀。革命老区的创建和发展,压缩了敌占区空间,打乱了前线和后方的界限,形成了包围与反包围的战略态势,达成了牵制和消灭侵略者的有利条件。老区人民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爱党爱国爱军,输送革命力量,踊跃支前,支持人民军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反顽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此,我们要永远铭记! 三、铭记老区,宣传老区,服务老区,促进老区加快建设发展,是市区老促会的应尽责任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回顾老区历史和伟大功绩,使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倍加珍惜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努力在感恩老区,回报老区,促进老区加快发展上有所作为。 我们要大力弘扬和传承老区精神,注重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入正能量。老区精神是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对敌浴血奋战中,在创建发展和保卫革命根据地实践中培育形成的。集中体现了以坚定信念、爱党爱国、顾全大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顽强奋斗、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等为主要内涵的革命精神和以“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与群众始终保持血肉关系、鱼水关系”为核心内容的优良作风,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广泛宣传老区精神,积极实践老区精神,始终用老区精神激励我们加快老区建设发展。要进一步拓展老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让全社会能广泛了解老区,重视深知老区价值,自觉实践传承老区精神,让老区价值融入社会,服务于时代。要进一步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关心老区人民,支持老区建设,扶持老区发展,不断凝聚促进老区加快建设发展的强大力量。 我们要倍加努力,在感恩老区,回报老区,促进老区加快发展上有所作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战略思想,始终紧贴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各阶段的部署,确定“两会”参与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把握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两会”的参谋助手作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了解民情,集中民意,传递民声上多做工作。要主动联系沟通,多方争取支持配合,汇集促进老区发展的更多资源和力量。坚持抓点带面,上下联动,统筹协调,促进党和政府有关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政策措施的落实。深化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创新思路,深入开展产业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智力扶贫,把整村推进、“双扶双赢”、结对帮扶等做深做细做实,不断开创南京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新局面。 我们要切实加强“两会”自身建设,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素质从事“两会”工作,服务老区人民。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战略思想武装头脑,准确把握“两会”的性质定位,坚持把“扶贫开发、消除贫困、回报老区人民、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宗旨;把发挥优势,拾遗补缺作为基本出发点;把主动作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作为基本导向;把联系沟通,争取支持配合,抓点带面,上下联动,统筹推进作为基本方法,不断提升做好“两会”工作,服务老区人民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以情办会、规范办会、民主办会、和谐办会”,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乐于奉献、工作出色、作风扎实、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两会”,自觉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桥梁纽带,老区基层组织的朋友和帮手,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贴心人和志愿者。 回顾历史是为了昭示未来,感恩老区是要回报老区,更好地服务老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做好“两会”的各项工作,为南京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宁生(2015年8月20日)
今天,市“两会”在高淳老区召开座谈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的这场伟大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世界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耻辱,重新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广大革命老区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就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回顾老区历史,畅谈老区功绩,讴歌老区精神,憧憬老区未来,并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南京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工作。 刚才5个区的同志都做了很好的发言,大家从不同角度集中座谈了南京革命老区的抗战光荣历史、做出的贡献,以及老区建设取得的成就,表达了传承老区精神加快老区开发建设的决心,听后我深受教育和感动。这里我也来讲几点体会。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习总书记关于老区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这是我们开展老区建设工作的政治遵循和行动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深入老区考察调研,对老区建设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情真意切,内涵丰富,指导性、针对性非常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关于“永远不能忘记老区”的观点。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现在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二是关于“大力弘扬老区精神”的观点。我们党在长期奋斗的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要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把老区精神转化为科学发展观的强大精神动力。老区人民也要坚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三是关于“党的历史责任和庄严承诺”的观点。要着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这是我们党的历史责任。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政府对革命老区一定要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把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四是关于“加大扶持力度”的观点。要在统筹推进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中,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向贫困地区安排,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要加大投入力度,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五是关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观点。各级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研究面临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一家一户摸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对路子,找准突破口。六是关于“求真务实”的观点。要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要真抓实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充分体现了对老区建设事业的高度视,真挚表达了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明确显示了党和国家加强老区建设的坚定决心。这对于进一步统一大家对老区地位作用的认识,形成关注老区、关心老区的良好舆论导向;对于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向老区倾斜,凝聚支持老区建设的强大力量;对于加快老区建设步伐,让老区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也使我们“两会”的同志倍感振奋和鼓舞,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以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为强大精神动力,以更加高昂的政治热情服务于老区人民,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作为投身于老区建设事业。 二、重温我市老区抗战辉煌历史,缅怀老区抗战丰功伟绩 南京郊县在抗日战争时期隶属苏南抗日根据地。据查阅有关资料,高淳为一类老区,溧水、六合、江宁为二类老区,江浦为三类老区。1980年据江苏省民政厅界定,确认南京届时五县中有68个公社(乡镇)为革命老区,老区总面积3559平方公里,老区人口165.5751万人。此后,虽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但南京老区是永恒的历史。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南京老区广大民众在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领导下坚持抗日,反顽斗争,浴血奋战,英勇牺牲,取得光辉史绩,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之中。 高淳是新四军第一支队东进抗日,进入苏南地域的第一站, 1938年5月,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率第二团由皖南东进抗日,6月3日夜进入高淳县境内,司令部设在吴氏祠堂内, 8日在溧水晶桥与先遣支队会师,开始了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4年7月,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西舍村成立,县委、县政府机关设立在西舍村大祠堂内,下设公安局、财经局、文教科、货管局、财务科等。为就近解决新四军战士武器维修、弹药供给,溧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西舍村成立兵工厂,由村里民兵和新四军战士共同生产,主要对武器进行维护、零件更换,手榴弹、子弹的组装,为新四军指战员在溧高县地区进行抗日做出很大的贡献。新四军进驻后,还开办了拉机厂,配备八台拉机,当时工人有二十多人,专织毛巾,供新四军战士使用。当年陈毅任新四军溧高县游击区政委,在繁忙的军务中,他还抽空深入农家访贫问苦,了解民情,开展社会调查。当陈毅得知六月正是苏南夏收夏种的黄金季节,如不及时抢种,将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他随即主持召开干部会议,布置部队帮助农民抢收抢种,并身体力行。广大指导员三五成群,帮助群众收割麦子、油菜,耕耙田地,车水插秧。干部战士和群众一起劳动,军民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新四军在西舍村白天训练、休息,晚上行动。新四军侦察班,每天借用村民干农活的衣物、工具装扮成农民前往东坝一带侦查地形,经过多次侦查,新四军对敌武装部队发动攻击,一夜之间拿下24个据点。战斗结束后召开庆功会,在村中大祠堂内的天井中摆放了缴获来的各式武器,钢炮、重机枪、长短步枪、子弹、手榴弹等武器将天井摆得满满的,村民争相奔走前来观看。 江宁横山,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开辟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新四军组建先遣支队,深入苏南进行战略侦察,4月28日先遣支队在粟裕司令员率领下,从皖南歙县岩寺出发,5月19日攀越横山,到达江宁,设司令部于铜山业家庄,设先遣支队指挥所于上庄。新四军第一支队在陈毅率领下,6月12日,一支队新一团东进横山,在小丹阳设司令部,积极开辟横山抗日根据地。后一支队东进茅山,二支队三团接替一团,开创了横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新局面。1940年6月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主力部队调离横山,敌伪顽反动势力纠结在一起,利用大刀会发动反革命暴乱,围攻我地方武装,杀害抗日人士,制造了“横山事件”,新四军暂时丧失了横山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6月中旬,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旅长钟国楚率四十六团挥戈横山,经过几个月浴血奋战,消灭了这一带的日伪军势力,恢复了横山抗日游击根据地。1943年冬天,经中共苏皖区党委的批准,江、当、溧3县行政委员会改组为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政府驻地就设在横溪镇的呈村。 抗日战争时期,竹镇是新四军在津浦路东主要根据地之一。1939年8月,新四军五支队在罗炳辉司令员的率领下挺进竹镇,开辟了以竹镇为中心的抗日革命根据地,自此六合地区的抗日烽火在这里开始燃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罗炳辉、方毅、吴学谦等都曾在此战斗工作过。抗日战争史上,有142名竹镇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1942年8月,根据革命斗争发展形势的需要,经淮南行署批准,成立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在抗战处于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抗日民主政府领导各界人民在竹镇一带及周边地区开展参军、扩军、献枪、组织民兵、筹粮、减租减息、组织工抗、农抗、妇抗、青抗、儿童团等抗日支前运动,有力地配合了新四军的军事行动。新四军五支队在司令员罗炳辉率领下,先后组织了盘山战斗、金磁战斗、牯牛山战斗等一系列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特别是被誉为“东进雄州第一功”的老古墩伏击战,是新四军挺进六合后,与日军发生的首次激战,共毙敌伤日伪军60余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步枪20余支,大显了新四军的威风,大长了六合人民的志气,大破了所谓“皇军不可战胜及”的神话。据统计,在抗战期间,新四军及地方武装以竹镇为中心,共与日伪军作战达110余次,毙、伤、俘日军600余人,伪军4000多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溧水在抗战的各个时期,都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战初期,溧水是新四军最早到达的地区之一。抗战中期,溧水是苏南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成为领导苏南人民抗日的指挥中心。溧水大地是陈毅、粟裕、谭震林、邓子恢、张鼎臣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江渭清、谭启龙、王必成、李坚真、钟期光、章蕴、邓仲铭、傅秋涛、罗忠毅、廖海涛、陶勇、欧阳惠林等苏皖区党委、新四军十六旅领导同志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是新四军战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战场;是共产党新四军的优秀干部刘一鸿、周志远、汤万益、唐昆元、文有武、邹毅、杨希、任重等许多革命先烈长眠的地方。在溧水人民革命斗争的壮丽画卷上,英雄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苏南反顽战役,发生在1943年4月12日至15日,是震惊苏南敌后,关系能否坚持苏南抗日阵地的一次重大战役。当时,国民党顽固派调集了12个团15000多人的兵力,与日军达成默契,东西夹击,大举进攻驻在溧水境内的苏南党政军首脑机关和新四军十六旅及抗大九分校,妄图扼杀抗日根据地,使“皖南事变”在溧水重演。新四军为了顾全大局,多次据理正告,并一再忍让,希望国民党顽固派停止进攻,共赴国难,抗击日寇。但顽固派一意孤行,置之不理。我军5000余名指战员被迫奋起自卫反击,同来犯顽军在芝山、铜山、观山、回峰山等6个阵地上浴血奋战三天三夜,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在这次战役中,我军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358人,其中壮烈牺牲的有179人。 江浦石桥乡、兰花乡、星甸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1939年初,刚组建的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二大队第四连挺进江浦地区,沿桥林—江浦—浦口公路一带开展抗日宣传。3月,四连战士连夜从桥林七坝过江,打掉江南的一个日伪据点。时隔一个星期,南京的日伪军1000多人来江浦“扫荡”准备登船返回时,四连全体指战员尾随日伪军来到桥林南面的一座山上,架起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打沉了一只汽油船。在这期间,新四军第三支队一个中队从江南来到江北,在江浦西部及沿江地区开展游击活动。第四支队抗日先遣队一个连也进入江浦西部星甸和陡岗地区,开展游击活动。1942年夏,石村乡中共党员乔正才组织石村庙地方游击武装,配合江和全大队,开展保卫抗日交通线中枢——石村庙的战斗。1943年,在石桥乡石村建立了边区政府。1944年,新四军江全大队、和含独立大队在石村庙乔家岗围歼日伪军,毙敌13、俘敌19,但和含独立大队中队长关日辉和江全大队八九个战士、竹棵刀会乔文钊牺牲。 郊县广大民众在积极参与抗战、反顽及保卫政权的革命武装斗争中,提供了大量支前物资,参加支前人数达13.8万余人,被杀害计1.7万人;发生了多次重大历史事件,记载了悲壮抗争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诸如云台山战斗、小丹阳战斗、金牛山反袭击战、桂子山战斗、老古墩伏击战、溧水争夺战、溧水人民反“清剿”斗争、溧高战役、东坝战役等,无数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为后人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南京老区抗战历史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这里不可能尽述。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南京革命老区是抗日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武装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重要区域,是插向日伪政权心脏的一把尖刀。革命老区的创建和发展,压缩了敌占区空间,打乱了前线和后方的界限,形成了包围与反包围的战略态势,达成了牵制和消灭侵略者的有利条件。老区人民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爱党爱国爱军,输送革命力量,踊跃支前,支持人民军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反顽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此,我们要永远铭记! 三、铭记老区,宣传老区,服务老区,促进老区加快建设发展,是市区老促会的应尽责任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回顾老区历史和伟大功绩,使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倍加珍惜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革命成果,努力在感恩老区,回报老区,促进老区加快发展上有所作为。 我们要大力弘扬和传承老区精神,注重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入正能量。老区精神是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对敌浴血奋战中,在创建发展和保卫革命根据地实践中培育形成的。集中体现了以坚定信念、爱党爱国、顾全大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顽强奋斗、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等为主要内涵的革命精神和以“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与群众始终保持血肉关系、鱼水关系”为核心内容的优良作风,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广泛宣传老区精神,积极实践老区精神,始终用老区精神激励我们加快老区建设发展。要进一步拓展老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让全社会能广泛了解老区,重视深知老区价值,自觉实践传承老区精神,让老区价值融入社会,服务于时代。要进一步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关心老区人民,支持老区建设,扶持老区发展,不断凝聚促进老区加快建设发展的强大力量。 我们要倍加努力,在感恩老区,回报老区,促进老区加快发展上有所作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战略思想,始终紧贴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各阶段的部署,确定“两会”参与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把握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两会”的参谋助手作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了解民情,集中民意,传递民声上多做工作。要主动联系沟通,多方争取支持配合,汇集促进老区发展的更多资源和力量。坚持抓点带面,上下联动,统筹协调,促进党和政府有关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政策措施的落实。深化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创新思路,深入开展产业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智力扶贫,把整村推进、“双扶双赢”、结对帮扶等做深做细做实,不断开创南京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新局面。 我们要切实加强“两会”自身建设,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素质从事“两会”工作,服务老区人民。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战略思想武装头脑,准确把握“两会”的性质定位,坚持把“扶贫开发、消除贫困、回报老区人民、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宗旨;把发挥优势,拾遗补缺作为基本出发点;把主动作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作为基本导向;把联系沟通,争取支持配合,抓点带面,上下联动,统筹推进作为基本方法,不断提升做好“两会”工作,服务老区人民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以情办会、规范办会、民主办会、和谐办会”,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乐于奉献、工作出色、作风扎实、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两会”,自觉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桥梁纽带,老区基层组织的朋友和帮手,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贴心人和志愿者。 回顾历史是为了昭示未来,感恩老区是要回报老区,更好地服务老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做好“两会”的各项工作,为南京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苏ICP备202305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