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会首页
三会概况
文件通知
资讯动态
政策法规
乡村振兴
专项公示
经验交流
爱心企业
牵线搭桥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革命老区
/ 乡村振兴
缅怀徐润芝烈士 致敬百年征程 烈士家乡美景如画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21/07/16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月的雨花石村满山飘着茶香。徐德林的徐云茶场又是一年最热闹的时间。每天他都要请来村里50多个大嫂帮助采茶。他讲起话来也是牛气十足:“今年茶叶长势好,茶品质量高,保守估计收入20万元左右。” “60后”老徐原来开砂矿从事雨花石经营,哪时每年能有50多万收入,可看着砂矿开采破坏了生态,昔日的青山满目老徐坐不住了,2015年他关闭砂矿告别了雨花石经营,承包了村里50山地,开始种植茶叶,虽然收入没有了以前多了,但看到山青了水绿了,多年不见珍珠斑鸠又飞回来了,他又露出开心的笑容。为什么收入少了还是这样的快乐?他的回答是:铭记先烈,绿化家乡。雨花石村是革命烈士徐润芝家乡。徐润芝(1908—1942)原名传富,横梁街道雨花石村徐营人。1930年,徐润芝于栖霞师范毕业后,先在东沟乡同善社小学执教,1934年)回家乡陈堡桥办学,用自家的树木打了30多套课桌凳。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六合。他目睹日军暴行和盗贼蜂起,人民处于危难之中,愤然挺身而出,组织陈堡桥联庄会(群众自卫性武装组织),先后消灭丁家祥、杨小六两伙鱼肉乡里的土匪。他带领20多名队员,在林摆渡拦截一艘从六合开来的日军汽艇,毙伤日军6人。1938年夏,徐润芝和爱国青年李刚、余雷、卞竞武、费放天、孙立坚等组织抗日救国青年团,确定“唤起全国同胞,团结起来,抗日救国”的宗旨,下属武装改称“仪六边区游击队”,还创办了《仪征青年》刊物,宣传抗日道理。1939年春,抗日救国青年团和新四军取得联系,新四军派员帮助抗日救国青年团工作。是年秋冬,新四军苏皖支队、五支队先后进入仪征、六合地区,在部队的领导下,抗日救国青年团改名为天六仪扬边区青年抗敌总会,徐润芝被推选为委员兼军事股长。仪六边区游击队已有100多人,改称为江北人民抗日义勇军,徐润芝任副总队长。1940年春,江北人民抗日义勇军编入苏皖支队,徐润芝被留在地方工作,任仪征县第四区副区长兼江防大队长。根据他的要求,中共党组织派他到“抗大”学习6个多月,学习成绩优良,毕业考试名列前茅,回到仪征县仍任原职。这时伪军已在大河口附近的火星庙、赵坝头、林摆渡建立据点,家住仪征县三十里铺侯家营的大地主侯香远已公开投敌,拥有200多人枪,在自己巢穴里筑碉堡、挖深壕、设据点,使第四区腹背皆受敌人威胁。侯香远写信给徐润芝,要烧他的房子,抓他的儿子。徐润芝拆掉自家5间房子,安排好13岁的儿子,表示与敌势不两立的决心。1940年12月,徐润芝带领区队袭击火星庙、赵坝头、林摆渡伪军据点,活捉伪自卫团长王广元和伪军60多人。后又3次配合独四团攻打侯家营,捣毁侯香远的老巢,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1941年11月,日伪军侵占东沟、横梁甸,并建立据点,面对严重敌情,徐润芝带领区队转移到敌后龙袍、玉带一带,伺机打击敌人,搞得日伪人员日夜胆震心惊,敌称徐润芝为“徐老虎”。1942年2月,曾任抗日政府税务员的陈子文,携带5支长短枪,逃往东沟投敌。徐润芝决心活捉叛徒,交给人民公审。2月18日,他带着区队,埋伏于大唐庄,抱住了前来敲群众竹杠的陈子文,陈扣动插在大衣口袋里的手枪,打坏了徐润芝的右膝骨。陈子文被区队战士当场击毙。原准备去李家洼锯树的一股日伪军,路过唐庄,听到枪声立即包围过来。徐润芝伤势严重,他决定牺牲自己,保住战友,严令区队突围。战士们安全撤退了,而他则被敌人抬到东沟,由于伪乡长丁林河的告密,敌人才知道他就是闻之色变的“徐老虎”,随即带到了日军据点小崔庄关押。敌人先是诱降,继则加以酷刑。徐润芝宁死不屈,惨遭杀害。中共仪征县委、县政府在骆张为徐润芝烈士举行500多人参加的追悼大会,县长陈雨田主持,四区区长魏然致悼词。县政府为悼念这位为抗日而英勇牺牲的革命战士,把陈堡乡改名为润芝乡。烈士遗体安葬在张家洼,后迁到小茅山脚下。徐润芝烈士出生的村子原叫徐营村,2010年和周边的陈桥村、南王村、秦营村、徐营村合并,因当地盛产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而得名雨花石村。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雨花石村人,利用村境内砂石资源丰富,兴办了30多家砂矿,村民们利用砂矿开采出的副产品雨花石、五彩石鹅卵石,兴办雨花石厂,千余人从事雨花石产业,年销售雨花石、园林石、五彩石、网片石达100万吨,年产值达到10亿元,人均收入万元以上,小小雨花石成为富民产业,村民的致富石。全村家家建起两层小洋楼,购置了轿车,许多人家还在南京城里置业安家,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后,雨花石村人也开始意识到,开矿采砂石,破坏了生态环境,为了让烈士家乡重现青山绿水,30余家砂矿全部关闭,对矿区进行生态修复,转型种植茶叶、苗木等经济作物,全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好改善。清明时节,笔者去祭扫徐润芝烈士墓,顺道走进雨花石村奶山茶园,见到一拢拢茶叶,放眼望去皆是绿色煞是好看,渲染出这个季节最美丽的风景。许多村民分散在茶园里,手指上下跳跃,在茶尖上飞快地采摘着刚刚萌芽出嫩绿的茶头。村民徐德林开心地告诉记者,这是村里大力发展茶果经济,为百姓建设的“绿色银行”,每年的春天就是这片“绿色银行”收益分红期。这样的绿色银行在雨花石村还有10多个近来来,村里利用地处横山、奶山、方山、峡龙山脚下,有着丰富山地资源。着力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抓住山地丘陵面积多,土壤为红粘土,适宜茶叶种植的特点,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果经济,建设“绿色银行”建成茶园近千亩。其中,茶业经济一枝独秀。连续三年,先后投入50多万元,用于茶园改良和设施建设,徐德林承包茶园50多亩,年收入超过10万元,茶果经济让农民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斯人虽去,但徐润芝们用生命和鲜血浇灌的幸福之花早已遍地开放。村庄旧貌换新颜,雨花石如今成为村民案前赏玩的文化之石,红色故事在这个美丽乡村传诵,革命精神、爱国情怀在这片热土上弘扬。在烈士精神感召下,雨花石村这片土地正在浇开共同富裕之花。执笔:六合区扶贫三会 杨有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月的雨花石村满山飘着茶香。徐德林的徐云茶场又是一年最热闹的时间。每天他都要请来村里50多个大嫂帮助采茶。他讲起话来也是牛气十足:“今年茶叶长势好,茶品质量高,保守估计收入20万元左右。”
“60后”老徐原来开砂矿从事雨花石经营,哪时每年能有50多万收入,可看着砂矿开采破坏了生态,昔日的青山满目老徐坐不住了,2015年他关闭砂矿告别了雨花石经营,承包了村里50山地,开始种植茶叶,虽然收入没有了以前多了,但看到山青了水绿了,多年不见珍珠斑鸠又飞回来了,他又露出开心的笑容。为什么收入少了还是这样的快乐?他的回答是:铭记先烈,绿化家乡。
雨花石村是革命烈士徐润芝家乡。徐润芝(1908—1942)原名传富,横梁街道雨花石村徐营人。1930年,徐润芝于栖霞师范毕业后,先在东沟乡同善社小学执教,1934年)回家乡陈堡桥办学,用自家的树木打了30多套课桌凳。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六合。他目睹日军暴行和盗贼蜂起,人民处于危难之中,愤然挺身而出,组织陈堡桥联庄会(群众自卫性武装组织),先后消灭丁家祥、杨小六两伙鱼肉乡里的土匪。他带领20多名队员,在林摆渡拦截一艘从六合开来的日军汽艇,毙伤日军6人。1938年夏,徐润芝和爱国青年李刚、余雷、卞竞武、费放天、孙立坚等组织抗日救国青年团,确定“唤起全国同胞,团结起来,抗日救国”的宗旨,下属武装改称“仪六边区游击队”,还创办了《仪征青年》刊物,宣传抗日道理。1939年春,抗日救国青年团和新四军取得联系,新四军派员帮助抗日救国青年团工作。是年秋冬,新四军苏皖支队、五支队先后进入仪征、六合地区,在部队的领导下,抗日救国青年团改名为天六仪扬边区青年抗敌总会,徐润芝被推选为委员兼军事股长。仪六边区游击队已有100多人,改称为江北人民抗日义勇军,徐润芝任副总队长。1940年春,江北人民抗日义勇军编入苏皖支队,徐润芝被留在地方工作,任仪征县第四区副区长兼江防大队长。根据他的要求,中共党组织派他到“抗大”学习6个多月,学习成绩优良,毕业考试名列前茅,回到仪征县仍任原职。这时伪军已在大河口附近的火星庙、赵坝头、林摆渡建立据点,家住仪征县三十里铺侯家营的大地主侯香远已公开投敌,拥有200多人枪,在自己巢穴里筑碉堡、挖深壕、设据点,使第四区腹背皆受敌人威胁。侯香远写信给徐润芝,要烧他的房子,抓他的儿子。徐润芝拆掉自家5间房子,安排好13岁的儿子,表示与敌势不两立的决心。1940年12月,徐润芝带领区队袭击火星庙、赵坝头、林摆渡伪军据点,活捉伪自卫团长王广元和伪军60多人。后又3次配合独四团攻打侯家营,捣毁侯香远的老巢,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1941年11月,日伪军侵占东沟、横梁甸,并建立据点,面对严重敌情,徐润芝带领区队转移到敌后龙袍、玉带一带,伺机打击敌人,搞得日伪人员日夜胆震心惊,敌称徐润芝为“徐老虎”。1942年2月,曾任抗日政府税务员的陈子文,携带5支长短枪,逃往东沟投敌。徐润芝决心活捉叛徒,交给人民公审。2月18日,他带着区队,埋伏于大唐庄,抱住了前来敲群众竹杠的陈子文,陈扣动插在大衣口袋里的手枪,打坏了徐润芝的右膝骨。陈子文被区队战士当场击毙。原准备去李家洼锯树的一股日伪军,路过唐庄,听到枪声立即包围过来。徐润芝伤势严重,他决定牺牲自己,保住战友,严令区队突围。战士们安全撤退了,而他则被敌人抬到东沟,由于伪乡长丁林河的告密,敌人才知道他就是闻之色变的“徐老虎”,随即带到了日军据点小崔庄关押。敌人先是诱降,继则加以酷刑。徐润芝宁死不屈,惨遭杀害。中共仪征县委、县政府在骆张为徐润芝烈士举行500多人参加的追悼大会,县长陈雨田主持,四区区长魏然致悼词。县政府为悼念这位为抗日而英勇牺牲的革命战士,把陈堡乡改名为润芝乡。烈士遗体安葬在张家洼,后迁到小茅山脚下。
徐润芝烈士出生的村子原叫徐营村,2010年和周边的陈桥村、南王村、秦营村、徐营村合并,因当地盛产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而得名雨花石村。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雨花石村人,利用村境内砂石资源丰富,兴办了30多家砂矿,村民们利用砂矿开采出的副产品雨花石、五彩石鹅卵石,兴办雨花石厂,千余人从事雨花石产业,年销售雨花石、园林石、五彩石、网片石达100万吨,年产值达到10亿元,人均收入万元以上,小小雨花石成为富民产业,村民的致富石。全村家家建起两层小洋楼,购置了轿车,许多人家还在南京城里置业安家,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后,雨花石村人也开始意识到,开矿采砂石,破坏了生态环境,为了让烈士家乡重现青山绿水,30余家砂矿全部关闭,对矿区进行生态修复,转型种植茶叶、苗木等经济作物,全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好改善。
清明时节,笔者去祭扫徐润芝烈士墓,顺道走进雨花石村奶山茶园,见到一拢拢茶叶,放眼望去皆是绿色煞是好看,渲染出这个季节最美丽的风景。许多村民分散在茶园里,手指上下跳跃,在茶尖上飞快地采摘着刚刚萌芽出嫩绿的茶头。村民徐德林开心地告诉记者,这是村里大力发展茶果经济,为百姓建设的“绿色银行”,每年的春天就是这片“绿色银行”收益分红期。
这样的绿色银行在雨花石村还有10多个近来来,村里利用地处横山、奶山、方山、峡龙山脚下,有着丰富山地资源。着力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抓住山地丘陵面积多,土壤为红粘土,适宜茶叶种植的特点,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果经济,建设“绿色银行”建成茶园近千亩。其中,茶业经济一枝独秀。连续三年,先后投入50多万元,用于茶园改良和设施建设,徐德林承包茶园50多亩,年收入超过10万元,茶果经济让农民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斯人虽去,但徐润芝们用生命和鲜血浇灌的幸福之花早已遍地开放。村庄旧貌换新颜,雨花石如今成为村民案前赏玩的文化之石,红色故事在这个美丽乡村传诵,革命精神、爱国情怀在这片热土上弘扬。在烈士精神感召下,雨花石村这片土地正在浇开共同富裕之花。
执笔:六合区扶贫三会 杨有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苏ICP备202305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