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乡村振兴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40828155655.png

未标题-1.jpg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供稿:本站|发布时间:2017/04/12    

  竹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40年3月“江北第一农村党支部”在送驾村诞生,1942年8月、1944年4月“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和“新四军第一派出所”相继在竹镇成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罗炳辉、方毅、吴学谦等都曾在此战斗工作过。抗日战争史上,有142名竹镇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
  抗日战争时期,竹镇是新四军在津浦路东主要根据地之一。1942年8月26日,经淮南行署批准,建立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在抗战处于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抗日民主政府领导各界人民在竹镇一带及周边地区开展参军、扩军、献枪、组织民兵、筹粮、减租减息、组织工抗、农抗、妇抗、青抗、儿童团等抗日支前运动,有力地配合了新四军的军事行动。新四军五支队在司令员罗炳辉率领下,先后组织了盘山战斗、金磁战斗、牯牛山战斗等一系列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特别是被誉为“东进雄州第一功”的老古墩伏击战,是新四军挺进六合后,与日军发生的首次激战,共毙敌伤日伪军60余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步枪20余支,大显了新四军的威风,大长了六合人民的志气,大破了所谓“皇军不可战胜及”的神话。据统计,在抗战期间,新四军及地方武装以竹镇为中心,共与日伪军作战达110余次,毙、伤、俘日军600余人,伪军4000多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原貌为坐东朝西老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共四进58间。1946年新四军北撤后,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原有建筑遭到国民党很大破坏。1982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市政府拨专款,修缮并恢复原貌,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六合县委、县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省市老促会、省市文化厅局和六合区委、区政府分别拨专款,全面整修旧址,并命名为“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列为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在六合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投资300万元,对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进行改造和提升。

 

 

(六合区老促会供稿)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南京市乡村发展促进会、南京市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南京市扶贫开发基金会
苏ICP备2023055283号-1

关注


gh_d5bf5e97c38c_258.jpg